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樣品制備流程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樣品制備
制樣的任務是通過一系列處理,盡量完美的保存樣品的固有形態,同時需改變其物理特性,使其適合在電鏡下觀察。樣品制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電子顯微圖像的觀察效果和對圖像的正確解釋。根據樣品的種類、形狀和導電性等差異,不同種類的樣品采用不用的制備方法。
生物樣品
取材
暴露要觀察的最佳觀察面;
注意事項:
、傺杆贉蚀_,取材動作要快,部位要準;
、趧幼鬏p巧,保護好擬觀察面,解剖器械要鋒利,避免擠壓牽拉組織,造成人為損傷;
、酆穸纫,滿足觀察的最小體積,厚度為<2mm;
、軜悠芳儍,避免污染;
、輵腋∪芤簼舛纫线m,過濃會造成樣品堆積,過稀又造成觀察困難。
清洗
用生理鹽水或磷酸鹽緩沖液清洗去除表面的附著物、黏液和雜質,獲得清潔的觀察表面;組織和清洗液為1:20體積比輕搖清洗。對于游離細胞、微生物采用離心清洗法。
固定
用2.5%戊二醛和1%鋨酸固定,保存組織細胞結構,增加樣品的導電性;
脫水
30%-50%-70%-80%-90%-100%酒精或丙酮梯度脫水,置換組織中的水分;脫水時間根據樣品大小和性質調整。
干燥
去除樣品中殘存的液體,使樣品中不含液態物質的過程。液態物質脫離樣品表面時必須克服表面張力,其反作用力會使樣品表面結構發生形變。常用臨界點干燥法,在臨界狀態(零表面應力)下使樣品干燥,減少樣品形變。
粘樣
將樣品用導電膠粘到樣品座上,保證樣品在樣品座上的穩定性,增強樣品與樣品座之間的導電性,避免觀察時產生荷電現象。
鍍膜
改善生物樣品的導電性,提高二次電子的產額,改善圖片成像質量并增加樣品的機械強度。